2024年人工智能新局面:OpenAI领军地位受冲击,AI应用全面开花
2024年,人工智能产业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,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。回望过去一年,从模型端的激烈竞争到应用端的广泛落地,AI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
两年前,ChatGPT的问世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而今天,AI已不仅仅局限于聊天机器人,它正以多样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这些变革,在2024年尤为显著
在模型端,OpenAI曾一度被视为行业的领头羊。然而,随着算力与数据瓶颈的显现,其新模型的发布速度虽然依旧迅猛,但带给市场的惊喜却逐渐减弱。2024年5月,GPT-4o作为原生多模态模型亮相,凭借强大的性能一度占据榜首。随后,o1和o3的推出,进一步提升了OpenAI在推理和适应能力上的表现。然而,高昂的成本和逐渐提升的基准,使得这些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验感并未如预期般惊艳
与此同时,其他AI企业的大模型也在快速迭代。Anthropic的Claude系列,从3到3.5,再到Sonnet和Haiku,性能持续提升;meta的Llama 3.2及其量化版本,也迅速扩大了应用场景;谷歌的Gemini在母公司的支持下,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在国内,阿里、百度、字节、腾讯等大厂,以及新兴的“六小虎”们,也在大模型的研发上不断取得新突破
随着各大企业在模型端的持续发力,OpenAI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。据调研数据显示,在闭源模型中,OpenAI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0%降至34%,丢失的市场份额主要被Anthropic和谷歌瓜分。这一变化,标志着AI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
在应用端,AI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。Chatbot、AI陪伴、图片编辑等应用霸榜各大下载和收入榜单。ChatGPT不仅在收入榜、下载榜和活跃用户榜上均居首位,其强大的功能也深受用户喜爱。Character.AI和Talkie AI等陪伴式AI产品的用户黏性极高,每日使用时长远超ChatGPT。在国内,豆包等AI产品也凭借其出色的表现,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
除了这些面向大众的应用外,AI还在医疗、教育、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医疗机器人、生物医学影像、数字疗法等新技术已应用于尖端治疗中;个性化学习、智能教学助手、沉浸式学习体验等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;能源领域中的调配管理与优化、故障预测与维护系统也已投入日常使用。可以说,AI正在将触手伸向几乎所有的传统或非传统行业中
随着AI应用渗透率的提升,商业化也逐渐起步。在C端市场,AI应用大多采用订阅制的变现方式。虽然价格各异,但大多数用户都愿意为高质量的AI服务买单。在国内,文心一言等Chatbot主流产品也推出了付费会员模式,吸引了大量用户订阅。而在文图生视频领域中,即梦、可灵等AI创作应用也通过月度、季度会员兑换积分的方式,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
在B端市场,AI商业化同样如火如荼。由于有了云服务的经验借鉴,按Tokens/API接口调用次数收费已成为大多数大模型厂商的收费方式。然而,随着基础模型的优化和算力芯片的迭代,B端的AI商业化竞争也日益激烈。如何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,成为AI大厂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