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绿色能源看北京建筑节能新趋势
北京市为了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节能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逐步提升绿电供应和消纳能力,推广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,如余热供热等。根据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要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,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。到2025年,目标是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%,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%;到2030年,建筑用电占能耗比例超过65%,电气化比例达到20%
在北京市,城镇既有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,农村建筑达到3.5亿平方米,每年新增建筑约3000万平方米。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超过50%,成为碳达峰的重要领域。为了实现降碳目标,北京大力引入绿色电力,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建筑用能电气化。冬奥会期间,北京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场馆100%绿电供应,为国际体育赛会树立了典范。此外,北京在城市副中心核心办公区开展了绿电交易示范,不断拓展并夯实上游绿电资源供给保障。截至2023年底,全市外调绿电量达到435亿千瓦时
北京的新能源供热资源也十分丰富。自2019年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,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,建成了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项目、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,并完成了市级供热行业智能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。截至2022-2023年采暖季,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能耗较2020年降低了约1.64%
北京在绿色建筑节能方面走在了前列,从政策制定到实际行动,无不体现出其在绿色发展上的决心。冬奥会期间实现场馆100%绿电供应的成功,不仅是北京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,更为其它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。通过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、优化能源结构,北京在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进展显著。尤其是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项目的实施,不仅提高了供热效率,还大大减少了碳排放。未来,北京将继续深化绿电交易机制,推动跨省跨区绿电合作,确保绿色能源的稳定供应。可以预见,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创新,北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建筑领域的全面低碳转型。绿色建筑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,也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关键。让我们期待北京在绿色节能领域取得更多突破,为全国树立榜样